公共财政促进经济结构调整的思路研究
作为政府宏观调控的重要手段,公共财政在经济结构调整中发挥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本文在实证分析经济结构现实问题的基础上,提出了公共财政促进经济结构调整的基本思路、原则和具体对策。
经济结构是国民经济宏观运行过程中生产要素配置的变化过程,经济结构调整实际上就是通过国家的宏观调控,实现宏观经济运行系统的动态最优化。根据要素配置载体的不同,经济结构可以在产业、地区和城乡之间具有不同的配置形态,据此可以认为,促进经济结构调整,实际上就是促进产业结构、区域结构和城乡结构运行的动态最优化。
财政支持并促进经济结构调整,是履行其固有职能的本质要求。其一,推进经济结构优化升级是公共财政履行经济建设职能的内在要求。通过财政资源的合理配置,可以弥补市场机制的缺陷和不足,引导社会经济资源流向,能够有效缩短产业结构升级的周期,提升经济增长的质量和效益,促进经济持续稳定快速发展和结构优化升级,实现公共财政的经济建设职能。其二,实现经济结构调整的基本目标同公共财政宏观调控职能相一致。经济结构调整的基本目标是实现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和可持续发展,主要包括经济结构优化、自主创新水平提高、就业数量扩大、收入分配合理、民生改善、社会和谐稳定、生态环境保护、可持续发展能力增强等,这些都是公共财政服务于公共需要的基本职责所在。其三,经济结构调整的重要基点,就是改善国民收入分配不公现状,提高城乡居民特别是中低收入者的收入水平,保障广大人民分享经济发展成果,财政正好可以通过收入分配职能发挥其作用。
二、决定公共财政调控取向的河北经济结构现状分析。
(一)河北省产业结构基本运行特征分析。
总体上看,河北省产业发展基本固化为失衡的、不可持续的偏工型产业结构。其一、三次产业结构长期失衡。
改革开放以来,农业对河北经济的贡献率已逐年降至13%,但远远高于全国10.6%的平均水平,同沿海其它发达地区相比更是偏高;工业主导作用明显突出,对河北经济的贡献率一直保持在40%以上,并且还有逐年上升的趋势;第三产业在规模上变化较大,但对国民经济贡献率上升较慢,发展速度长期滞后于国民经济发展的需要。其二、三产业发展不可持续。支撑产业经济发展的土地、矿产、能源以及水资源供给能力较差,资源约束日益增强;经济发展的资源和环境代价相对较大,单位GDP能耗和单位GDP电耗指标长期高于全国平均水平,经济发展质量不高,粗放状况十分明显。
分产业看,河北省各产业内部行业发展参差不齐。其一,农业发展长期偏重于农牧业,农业现代化水平亟待提高。改革开放以来,狭义农业和畜牧业产值一直占农业总产值的94%以上,林业和渔业产值比重较低;农业产业化经营水平较低,机械化应用程度有待进一步提高,农业生产方式亟待完善。其二,工业发展长期偏重于重工业。基本形成了一钢独大,电力、石化、装备制造和医药产业优势互补的工业体系,重工业占有绝对的主体地位,能耗高、污染大,转型任务繁重。其三,第三产业发展规模较大,发展水平亟待提高。河北省第三产业增加值规模较大,但同发达省份相比差距悬殊;服务业体系中,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批发零售业等传统服务业对国民经济贡献率较大,金融、旅游、房地产等现代服务业亟需较快发展。
(二)河北省区域经济结构基本运行特征分析。
河北省11个省辖市经济发展呈现出三大特征:一是省内经济发展严重不均衡,唐山和石家庄以绝对优势形成了河北省经济发展的南北双核。2009年,其地区GDP分别占全省GDP总量的22%和17.53%,人均GDP也分别以47913.76元和28827.65元遥遥领先于其它各市。二是各地居民收入差距较大,直接影响到内需的启动和消费潜力的发掘。城市居民收入方面,环渤海地区的秦皇岛、唐山、沧州和京津走廊的廊坊水平较高;农村居民人均收入方面,环京津的秦皇岛、唐山、廊坊和冀南的石家庄、邯郸水平较高。三是各市经济发展投入差距较大,经济发展动力不一。从固定资产投资规模来看,石家庄、邯郸、唐山规模较大,经济发展内生动力较强;张家口、承德、衡水属于投资洼地,内生动力明显不足。从外商直接投资规模来看,唐山、石家庄、秦皇岛、廊坊、保定居前列,经济发展外生动力较强;张家口、承德和衡水吸引外资额较少,经济发展外生动力依旧不足。
(三)河北省城乡经济结构基本运行特征分析。
总体来看,河北省城市化程度较低,城乡二元经济特征明显。其一,城乡发展重视程度不同。从固定资产投资来看,无论是规模指标还是增速指标,农村明显低于城市,重城市轻农村的发展倾向不断固化。从城乡固定资产投资行业结构来看,农村农林牧副渔业投资比重略高于城镇,第二产业和第三产业发展投资远低于城镇水平,城乡公共服务不均等化问题异常突出,农村工业化进程和农村城市化进程亟待加强。其次,城乡收入差距不断拉大。农民收入增幅远远落后于城市居民收入增幅,城乡居民收入差距不断拉大。受收入影响限制,农民恩格尔系数始终高于城市居民,农民消费水平亟需改善升级。
三、河北财政促进经济结构调整的政策思路及原则。
当前,河北经济结构调整面临着非常好的政策机遇。
从国内来看,京津冀地区规划即将出台,河北省沿海地区发展规划即将纳入国家发展战略,国内“东企西扩”、“南资北移”呈加速趋势、国家大力发展战略新兴产业和积极鼓励引导民间投资,这为河北省发挥区域优势、承接产业转移、加快培育产业、增强经济增长内生动力提供了良好的政策支持。从省内来看,河北省委七届六次全会提出了加快发展和加速转型的双重任务,确定了“四个一”战略重点,即加快建设环首都经济圈、加快建设沿海经济隆起带、加快发展冀中南经济区、加快培育一批千亿元级工业聚集区和大型企业集团。这一战略重点以加快推进产业结构调整、优化和升级为主要抓手,以城镇化为主要突破口,对于优化经济发展空间布局、实现区域经济协调互动、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全面发展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基于前述宏观形势,河北财政促进经济结构调整的基本政策选择是:积极创新财政体制机制,统筹运用财政体制、政策、资金等工具,加大对“四个一”战略重点的调控支持力度,努力促进河北省产业结构、区域经济结构和城乡结构的调整升级,带动实现发展速度、质量、效益相协调,投资、消费、出口相协调,人口、资源、环境相协调,经济发展与社会发展相协调。一是着力支持调整和优化产业结构,建设现代产业体系。加大对传统农业的改造力度,提高农业产业化和机械化应用水平,完善农业生产组织方式,实现农业现代化;加快对钢铁、石化、装备制造、视频轻工等传统工业的升级改造,提升技术装备、生产工艺和产品质量,延伸产业链条,同时培育并做强先进装备制造、节能环保、新能源、新材料、电子信息等战略新兴产业;大力发展现代服务业,在改造提升传统服务业的同时,积极鼓励金融业、物流业、旅游业等现代服务业发展,实现制造业与服务业的深度融合,提高产业附加值和竞争力,促进经济体系的整体繁荣。二是着力支持调整和优化区域经济布局,努力建设以唐山和石家庄为中心的河北省区域经济南北两个增长极,推动全省二产向秦唐沧沿海经济隆起带聚集,推动区域设区市产业项目向城市或城镇开发区、产业园区和工业聚集区集中,提高两环(环京津、环渤海)地区主动接轨京津扩大开放的能力和水平,大力扶持经济落后地区建设,逐步缩小地区经济发展差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