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劳动力资源调研报告
一、泰州市农村劳动力资源基本情况
此次调查范围涉及全市99个乡镇,6个经济开发区,调查对象男16周岁至60周岁,女16周岁至55周岁农村劳动力,共调查农村劳动力总数1932766人,女性860804人,其中:可输出135785人,占农村总劳动力7.02%;已输出1360574人,占农村总劳动力70.4%;不可输出436407人,占农村总劳动22.58%。
(一)全市可输出农村劳动力资源135788人,其中:女性65744人,占总数48.42%。从技能培训上看:已参加各类培训17202人,占总数12.67%;从文化程度上看:大专及以上384人,占总数0.28%,中专(职、技校、高中)11564人,占总数8.52%,初中及以下123840人,占总数91.2%;从年龄结构上看:16-25周岁18577人,占总数13.68%,26-40周岁68600人,占总数50.52%,41周岁48611人,占总数35.8%。
织梦内容管理系统
(二)全市已转移农村劳动力(含输出)1360589人,其中:女性506663人,占总数37.24%。从技能培训上看:已参加各类培训254156人,占总数18.68%。从去向上看:就地转移493164人,占总数36.25%;县内153419人,占总数11.28%市内119175人,占总数8.76%;省内277082人,占总数20.36%;国内314317人,占总数23.1%;境外3432人,占总数0.25%。从行业上看:建筑业327337人,占总数24.06%;机械业149303人,占总数10.98%;电子业24730人,占总数1.82%;商服业192237人,占总数14.13%;家政业11722人,占总数0.86%;;轻纺业99514人,占总数7.31%;其它行业555746人,占总数40.84%。
(三)全市不可输出农村劳动力439241人,其中女性288398人,占总数65.66%。因身体原因不可输出72832人,占总数16.58%;因家庭原因不可输出273721人,占总数62.32%;因本人不愿意外出92688人,占总数21.1%。
(四)今后3年预测新成长农村劳动力总数93977人,其中:05年32284人、06年30774人、07年30919人。 织梦内容管理系统
二、调查情况分析
一是我市农村劳动力资源可输出人数相对较少。全市仅135788人,主要是近年来我市小城镇建设速度加快,乡镇经济发展迅速,促进了农村劳动力就地转移。
二是农村劳动力素质偏低。可输出人员中参加培训仅为17202人,占总数12.67%,而文化程度初中及以下123840人,占总数91.2%。
三是就业半径小。大多数农民跨出农门并没有走出市门,从已输出的情况看,就地转移或县内、市内转移765758人,占总数56.28%;而境外就业仅有3432人,占总数0.25%。
四是就业层次偏低。从已输出的农村劳动力从业情况看,由于文化程度较低,又未曾参加职业技能培训,从事建筑、轻纺、家政、商服等行业的简单体力劳动者占46.36%,而从事机械、电子等技术工作的仅占12.79%。
dedecms.com
五是就业观念尚未根本转变。不少农民思想不解放,害怕离开家乡和土地,认为“在家万事好,出门难上难”,外出务工致富的观念不够强,只愿在家门口打季节工,缺乏创业意识。 从调查情况看,因家庭原因和本人不愿意外出占不可输出劳动力的83.42%。
三、主要对策及措施
目前,全市尚有135788人农村劳动力有待输出,总体状况年龄偏大,文化偏低,缺乏技能。已转移输出的农村劳动力,随着产业结构调整和国家宏观经济调控的影响,输出人员的波动性和流动性较大,加之文化程度、技能状况、市场就业竟争能力等不确定因素,返乡回流的机率大大增加。针对可供输出的劳动力和已输出劳动力的状况,应采取以下几方面措施扩大劳务输出,促进富民创业。
织梦好,好织梦
1、大力推进城乡统一的劳动力市场建设。在城区建设融职业介绍、职业培训、职业指导、劳动保障事务代理、劳务派遣为一体的示范性劳动力市场。在乡镇和农村,努力实现劳务输出信息资源面向广大农民群众,全方位实时提供。加大信息网络建设,在全市全面形成城乡一体的分层次、网络型、综合型劳动力市场,为劳务输出大开方便之门。同时,大力培育社会职业中介机构和劳务输出经纪人,形成一批潜力大、输出总量大的输出基地和劳务输出、劳务派遣机构,提高农村劳务输出组织化程度。
2、进一步加强农村劳动力技能培训。加快制定《2004-2010年农民工培训规划和职业技能鉴定工作目标任务》和《泰州市农村劳务输出专项资金管理办法》,并着手组织就业培训机构、各类职技校和社会办学力量认真实施“百万农民培训工程”,力争经过5年左右的努力,使全市青壮年农民掌握1—2项专业技能,实现由单纯凭力气挣钱,向主要凭技术、技能挣钱的转变。同时,积极推行农民职业技能鉴定制度,努力提高农村劳动力的就业资格证书持有率,提高农民持有高级工和技师、高级技师证书的覆盖率,提高劳务输出效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