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纪念中国人民解放军建军75周年之际,我想到了西柏坡、太行山、我的父亲、还有那里长眠的先烈们,为了我心中那不能忘却的记念,我为他们写首“赞歌”。
今年的清明前,我再一次踏上“北上”祭扫父亲墓地之旅程。去年底我终于成为一名中国共产党正式党员,想把这消息告诉我永远长眠在大山脚下的父亲。对于像父亲那样一位为共产主义理想奋斗了一辈子的老党员来说,还有什么比他的儿女们能按他的遗愿,走他未走完的路,尽他未尽的事业更让他感到欣慰的呢?宋代爱国诗人陆游曾在《示儿》中告诫后人:“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当我在镰刀斧头的旗帜下宣誓的那一刻,我仿佛才有一点点“读懂”多年来“读不懂”的父亲。
从武汉出发,沿京广线,跨富饶的江汉平原,穿广袤的中原,越辽阔华北平原,火车奔驰一夜,翌日凌晨到了河北省省会石家庄。再从石家庄转乘向西北方向的汽车,大约行驶1个多钟头,就抵达我的河北老家平山县。当年毛主席就在此领导千军万马,指挥三大战役,解放了全中国。我的父亲也出生在此,安葬在此,他那金戈铁马,使鬼子闻丧胆的战斗故事也留传于此。
平山位於太行山东麓,滹沱河流经全县大部份地区。干楠水库供京津部份地区的生活用水,这个水库是水质较好的天然山泉水水库。98年特大山洪爆发,京津地区的人民群众自发地组织起来保护水库,大量的物资源源不断地运往老区。这几年,京津地区人民还帮助老革命根据地搞了多项“扶贫”工程,这是京津地区人民对老区人民的深情回报。当年,由500名太行山子弟组成的,负责中央警卫工作的“平山团”,也曾是不惜生命的代价保卫党中央安全,被中央领导同志称赞为“太行山上铁的子弟兵”。
平山的西柏坡是中国共产党具有历史意义的七届二中全会会址。毛泽东同志在这里作了极其重要的报告:“夺取全国胜利,这只是万里长征走完了第一步……中国革命是伟大的,但革命以后的路程更长,工作更伟大更艰苦。这一点必须向党内讲明白,务必使同志们继续保持谦虚、谨慎、不骄、不躁的作风,务必使同志们继续保持艰苦奋斗的作风”。1991年江泽民总书记参观视察西柏坡时发表了重要讲话:“牢记两个务必,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要向全国人民,特别是青少年进行革命传统教育。
遥想当年,毛泽东就是在这里运筹帷幄,决胜于千里之外。在这个小村庄里毛泽东他老人家及中央军委组织了震今砾古,气势磅礴的大决战。辽沈、淮海、平津三大战役,国共双方都投入几百万军队,国民党装备精良,而共产党的军队仅仅只是小米加步枪。毛泽东领导的由广大人民群众参加的反对国民党反动派的人民战争。战争以共产党胜利国民党的失败而告终。这场战争在中国和世界军事史上都是空前的,堪称千古绝唱。
国民党高级将领杜聿明特赦时,一定要到西柏坡看一看打垮他几十万军队中共的指挥所,当他看到指挥所是山沟沟里几间简陋的民居,他惭愧地低下头。
人们只要一谈到太行山,西柏坡,我心中就涌动着幸福和自豪。因为我是太行山人的后代。我从心底喜欢写太行山,也喜欢唱太行山,想说他们的故事。
巍巍太行山,汩汩滔滔的滹沱河,它养育了无数英雄儿女,他们像太行山一样坚定,只要是他们认准的路,他们将革命到底永不回头。我的父亲也是从这山沟沟里出来的,他是太行山的儿子,大山遗传给他执著、坚定,朴实顽强的性格。早年,父亲在太行山、五台山一带从事抗日游击活动。1947年年初,蒋介石对南方地区新四军进行大“扫荡”,新四军遭到重挫。针对南方革命势力相对薄弱的情况,毛泽东发出指示:把晋察冀边区太行山的优秀儿女输送到南方支援那里的革命。刘邓大军护送这群太行山的儿女强渡黄河,中央指示他们在鄂豫皖地区开展革命工作,“坚持大别山”,配合解放大军“南下”。那是一段难苦的岁月,他们处在人生地不熟语言又不通的环境中,不说是当地的老百姓就是新四军“突围”出来的人,开始也无法与他们沟通,还“对过火”。在近二年时间里,中央也与他们失去联系,他们也无法收到组织上的供给。没有衣服御寒,他们把泥巴抹在身上,把树叶扎在腰间。吃树皮草根也不拿群众一粒粮食。很多人得了“伤寒”,“疟疾”。但这群太行山的儿子们带着冻死,饿死不叛变不投降坚定的革命信念在大别山开辟了无数个根据地。要知道,没有这些根据地也不会有解放大军“千里跃进大别山”的辉煌。近万人的晋察冀边区干部队伍,最后仅剩几百人。解放战争胜利后毛泽东及中央领导同志曾给这群太行山的子弟兵很高的评价。
父亲是太行山的儿子,一辈子都保持山里人的质朴和坚韧。战争年代他手里掌握很大一部分“军饷”;“土改”时他身为一地区土改大队队长也掌握“没收”来的大量的财产;建设时期他是一个大型军工企业筹备委员会主任,国家调拨来的资金和物资也是不计其数;在金钱面前他不曾有过丝毫的动容。一辈子保持廉洁自律,艰苦朴素的作风。八十岁高龄时,还在厂区外围墙附近种了块菜地。去逝前几年,年老体衰的父亲不愿多花国家一分钱,五年之间仅用了50几元的医药费。
有时我真的不能理解父亲,也“读不懂”他们那代共产党人。他们是为新中国的建立立下赫赫战功的特殊群体。国家给他们享受待遇,他们总是不愿享受。父亲生前,我们当晚辈的经常为享受待遇和不享受待遇与父亲发生争执。我们都认为他老人家对共产党有些“愚忠”;有些不识时务。父亲去逝的那年,当我看到父亲的遗体上覆盖着一面鲜艳夺目的党旗,看到父亲脸庞还露着满意的微笑时,我的心灵受到了强烈的震撼!父亲他所追求的理想境界是一般人无法企及的啊!可以说,父亲是幸福的,父亲这一辈子也值得的。中国共产党给予他共产党人的最高待遇:死后遗体覆盖党旗。与父亲遗体告别的那一刻我才开始“读懂”我的父亲,才开始“想通”父亲为什么对党是那样忠诚、坚贞。也仿佛有一点点理解那些为理想、信念奋斗终生的共产党人!
在我老家那个村子的后山梁,也就是河北平山和山西五台交界处,那里埋着一批八路军战士。当年我们那个村子曾是中央卫生部所在地,伟大的国际主义战士白求恩也曾在这里抢救过八路军伤员。在战火纷飞年代,一切都处在非常时期,有些伤员牺牲后就地埋在那里。长年以来,当地的老百姓都很敬重他们,一直保持坟墓的原样。一堆黄土,旁边插着一块刻有他们姓名及生死日期的青砖。当地老百姓认为:烈士们的家人和后代总有一天会找到他们的。可年复一年,日复一日,五十年过去了,他们的家人在哪里?他们的后代又在哪里?也许当初他们是背着家人参加革命的;也许他们的父母年事已高无力找到这里;也许他们没有后代;也许……,许多的也许。当初他们投生革命时,砍头都无所畏惧,他们还会在意马革裹尸还?在烈士墓旁,还有一墓塚,这里埋葬的是从北平来的女学生,叫什么,姓什么谁都不知道,只知道她准备从北平徒步走到延安,可走到半道被日本鬼子炸弹炸死了。那年她才仅18岁。乡亲们说:她死前嘴里还念着,去延安,去延安的话呢。战争年代,这样的无名烈士不知有多少?我想我的父亲假如在哪次战斗中牺牲了,也不知会埋到哪里?
今年回老家,我特意从南方带来水蜜桃、桔子、香蕉和一壶好酒,想代表晚辈上上烈士们的坟。可老乡们告诉我,去不成呢,那里在修公路,炸山。道路不通。我决意要去,千里迢迢从那么远回老家,为的就是上坟。乡亲们拗不过我,只好陪我去。绕过几道山梁才走到墓地。我看到的坟包与原来的不一样,原来是黄土堆儿,而现在是用石头砌起来的。98年特大的山洪把原坟冲塌了。朴实的乡亲们重新捡回一枚枚烈士遗骨,再从山脚下一块石头,一块石头地搬上山坡重新垒起来的新坟。这些墓地虽然一点不豪华,没有雕龙画凤;没有狮兽把门。但他们在当地老百姓心中是最神圣地地方。据说,这条公路原准备从这个山坡开掘,可乡亲们为硬是不让修公路的人员动工,全村男女老少拿的拿锹,挥的挥铲,举的举锄,牵的牵绳保护墓地,大有不让“鬼子”进庄的态势。逼得有关部门重新规划。为此,乡亲们每家还多出了几百元的“改道费”。但乡亲们说,他们心甘情愿。免得后人戳他们的脊梁骨。如果哪一天,烈士的后代找来了,没有这些遗骨,他们拿什么向烈士家属交待呢?纯朴的太行人民,不论是过去还是现在都是那般质朴。已经过去五六十年了,当年十几岁的现在也有六七十岁了,二三十岁的现在也有八九十岁。以此类推,一百岁的,一百多岁的,还可能有人再来找寻吗?谁都知道,不可能有谁再来找寻烈士们的遗骨了,但谁都不愿意“点破”。我能理解,这是太行人民想把八路军的英勇形象永远留住,让世世代代缅怀这些烈士;我能知道,这是老区人民对中国共产党的特殊“情结”,一种“血浓于水”感情!我对着烈士们的墓深深地鞠了三个躬。同时我也由衷地想对乡亲们说一声:谢谢你们!我的父老乡亲!
回汉的前一天的下午,我又独自一人来到烈士的墓地。这里,因头一天下了雪,到处都是银装素裹。天空是湛蓝,空气格外清新。这时的太行山也显得特别俊美。从小在南方长大的我,从来未见过清明时节还会有皑皑白雪。我的心情也变得很轻松,放眼望去一座山峰连一座山峰的太行山似一条巨形银链;那一个又一个的坟包像破土而出的玉笋。是啊!“青山处处埋忠魂,何必马革裹尸还”。太行山难道不是这些烈士最好的归属吗?他们永远和青山连成一块;他们永远同流水溶为一体。大山是他们天然的墓地,绿树是他们不变的丰碑。太行山的人民会永远记住他们!全国人民也会永远会记住他们!
我抖擞起精神对着大山谈现代的文明,从卡拉OK、伊妹儿到纳米技术;我对着绿树说改革开放,从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富民政策说到党的第三代领导人江泽民的“三个代表”理论;我对着山泉讲他们身后山梁上,“飞播造林”出的绿树,和村子里“希望小学”的孩子们…… 。
山谷回声;树木摇曳 ;流水作答;间或,还能听到鸟儿们热烈地“讨论”。
我想,明年的清明,后年的清明,以后若干个清明,我会再来。为我父亲上坟的同时也为这些烈士捧上一抔黄土,奉上一盅美洒。就是到了我老了,走不动时,我也会让我的晚辈搀扶我,到那里祭奠他们,对他们说说话,说说共产党领导的国家日新月异的新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