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腐倡廉演讲稿 明主治吏而不治民
吏治对于江山社稷具有重要意义。韩非子说过:“明主治吏,而不治民”,意思是说,圣明的君主只要将官吏管理好了,老百姓自然就能管理好。历史告诉我们,治国之道成在于吏治,败亦在于吏治。
2004年初,作为江苏省委书记的李源潮同志,在省纪委全会上提出,从教育制度和监督入手,全面加大反腐倡廉的力度,“要使权力在阳光下运行,坚持思想教育在前,使干部不想腐败;坚持制度约束在前,使干部不能腐败;坚持严格监督在前,使干部不敢腐败。”
一、“坚持制度约束在前,使干部不能腐败”,是反腐倡廉工作的坚实基础。
“制度约束在前”的核心在于,不断完善和建立起来“制度和约束”,克服“制度约束滞后”的现象。
制度和约束在前,使我们的干部“见理明而不妄取,畏法度而不敢取”。
这就要求,纪检工作要有一叶知秋的本领。“叶”是迹象,“秋”则是规律。这就要根据新情况、新问题,针对群众反映的难点、热点问题,及时更新一批制度,使廉政风险防范管理工作,跟上中心工作的节奏,并具有一定的前瞻性;唯有制度约束在前,才能做好反腐倡廉的工作,避免干部失足落马。
二、“坚持严格监督在前,使干部不敢腐败”,是反腐倡廉工作的原则。
严格监督,要求纪检干部善于监督,纪检工作要有见微知著的能力,收到防微杜渐的效果,“有过”则规谏之,不要等到“有错”了惩处之,这是善于监督。
严格监督,还需要纪检干部敢于监督,大凡一些贪腐,都是滋生在黑暗之中,“文死谏,武死战”,敢不敢监督是考验一个纪检干部的标准。
一次,唐太宗朝会回来,自言自语的说:“我要杀了这个乡巴佬!”文德皇后就问:“谁惹你生气了?”太宗说:“魏征,每次朝上顶撞我,常使我不得自在。”皇后退下后,穿起朝服立在了庭堂。太宗吃惊的说:“你这是什么意思?”皇后说:“我听说皇上圣明做臣子的就会忠诚。现在皇上你是圣明的,所以魏征才能说真话。我管后宫,怎么敢不给您道喜呢!”,于是,唐太宗才打消了心里的念头。贞观盛世的出现,吏治严明是一个主要原因吧。
三、“坚持思想教育在前,使干部不想腐败”,是反腐倡廉工作的第一境界。
明代《从政录》中说,使官吏“尚名节而不苟取”。“尚名节”就要做好思想教育工作,思想教育工作就是攻心。让我们的干部把道理看得清楚明白且信仰坚定,明辨是非,分清了善恶丑美,面对金钱美色的诱惑,是发自内心的厌恶,并进行毫不犹豫的抵制,清廉处世。
我所知道,基层的一些反腐倡廉举措,是把廉政勤政当作文化建设内容之一,开展了一些列丰富多彩的活动,比如举办“榜样就在我身边”主题评选;创作勤政廉政方面的格言警句等等,起到了“润物细无声”的作用。这些做法,都体现了思想教育在前的工作思路。
总之,源潮同志的思想教育在前、制度约束在前、严格监督在前,贵在贵在“坚持”和“在前”这四个字上,体现了“以人为本”的反腐倡廉工作思路,这个思路,既体现了人文关怀,更遵循了“科学发展观”。
源潮同志的“三个坚持”和“三个在前”,更是让反腐倡廉工作在阳光下运行,在违法乱纪行为还没有形成之前运行,置权力于监督之中。
今天,我们谈“绝对的权力滋生绝对的腐败”,也说“阳光是最好的防腐剂”。干部的权力是党和人民赋予的,只能代表党和人民的意愿和要求去行使。对权力的监督和约束,其实就是全面系统地做好反腐倡廉工作,就是用李源潮同志的贵在“在前”、贵在“坚持”的大思路,深化廉政勤政的工作。让明媚的阳光,照亮我们民族振兴的伟大前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