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志们:
刚才,**副县长总结了2009年企业招工工作,部署了2010年工作,讲得很到位,请大家结合各自的工作实际,认真加以贯彻落实。会上,县就业局局长**同志还通报了2009年企业招工工作奖罚情况,文武坝镇、县编委办作了经验介绍,小密乡、县侨联作了表态性发言。希望受到奖励的乡镇、单位戒骄戒躁、再接再厉,受到处罚
的乡镇、单位不要气馁、迎头赶上,切实把2010年的招工工作抓紧抓好。
2009年,在县委、县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全县上下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紧紧围绕大开放主战略,坚持以招商引资为主抓手,以工业园企业为主载体,抢抓机遇,扎实苦干,求实创新,全县企业招工工作取得了新的成绩。刚才邹冲副县长也说了,各乡镇和部份县直单位共为27家用工企业招工2645人,基本上满足了企业用工的需求,为促进招商兴工和促进企业发展作出了积极的贡献。
下面,我就进一步做好今年的企业招工工作再讲几点意见:
一、要提高对招工工作重要性的认识
在肯定成绩的同时,我们也要清醒看到当前招工工作存在的一些问题。如:我县外出打工人员大量涌出;企业用工环境较差;有些企业招工主体意识不强,企业留住员工的举措不力;政府相关职能部门,收集和发布企业就业信息不畅通、不及时,宣传工作不到位等等。面对日趋严峻的企业用工形势,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虽然在春节前在全县开放型经济主攻工业工作会上对招工工作已经进行了安排部署,但今天又召开专题会议,目的就是对各乡(镇)、县直招工单位进行再动员。
从宏观上看,“招工难”是好事不是坏事,这从某种程度上反映出我县经济快速发展的喜人态势。但从微观上看,“招工难”又是一个必须引起高度重视的新问题。这个问题处理不好,将直接损害我县的投资形象,影响招商引资工作,制约我县经济的发展。从这个意义上说,解决“招工难”问题决不仅仅是企业的事,政府更是责无旁贷。因此,各乡镇、各有关部门要站在讲政治、讲大局的高度,充分认识解决“招工难”问题的重要性和紧迫性,把招工工作当作重要工作来落实、中心工作来对待、硬任务来完成,切实把企业招工工作摆上重要位置。
二、创新举措,有效破解企业招工难问题
可以预计,招工难问题在今后一个时期仍将继续存在。解决招工难问题,是一项长期的工作和系统工程。下一步,各乡镇、各有关部门要着眼长远,突出重点,构建长效机制,有效解决企业用工难问题。
(一)不断完善和创新招工举措
一要充分发挥企业的招工主体作用。在为企业招工过程中,政府职能部门是“搭台者”、“服务者”,即搞好有关组织、协调、服务工作,真正“唱戏者”是用工企业自已。政企双方的职责定位一定要明确,企业的招工主体意识增强了,招工工作就会好做一些。
二要坚持走内外并举的招工路子。要走出去,招进来,树立“大劳务”观念,眼睛既要向内又要向外,建立招工平台。一面立足本县走村串户招工,一面跨区出省开展长期劳务协作,从欠发达地区输入员工,扩大企业员工来源。在以县内及邻县招工为主的基础上,要巩固多年来在省外、县外设立的定点招工联络点,继续加强与劳务输出大县的联络,继续建立长期友好合作关系,根据实际需要派出招工小分队进行招工宣传和招工。同时,还应深入各企业发动员工回乡招工,使每个员工都成为企业的招工宣传员,每招收一名工人,给予一定的介绍费,从而调动各方面关心支持我县招工的积极性,使我县企业招工形成由县内、县外、省内、省外相结合的互动招工。
三要发挥劳动就业等职能部门的服务功能。有关职能部门要按照“企业缺工找帮助、农民求职我服务”的要求,协助企业及时做好招工信息的收集发布和宣传工作,建立招工信息网站,将企业的用工信息全部放在网站广泛宣传,要加强与县外各劳动力信息网站的互联互通,大力推介我县和企业形象,让更多的人了解**经济发展和招工企业的有关情况,吸引其务工就业。同时,要充分发挥劳动力市场和人才市场两个主要阵地的作用,有针对性地举办用工招聘会、人才交流会。
四要下移招工工作重心。进一步建立完善县、乡、村三级招工网络,各乡镇对劳动保障所人员要做到专职专用,确保有专人具体承担介绍、培训报名等事务,建立用工需求档案信息库。各村也要确定一名村干部专门负责本村的企业招工工作,并选定1—2名热心企业招工工作的同志为协管员,专门深入村、组发布招工信息和发放招工广告等,方便广大农民找工。各乡镇要在县就业局和工业园区有关企业的共同配合下,利用圩日在当地开展“现场招工”、“就业超市”、“求职集市”等活动。用工现场招聘会各个乡
镇年内至少要举办1—2次。
五要适当降低招工门槛。针对我县劳动力结构失衡、专项技能工作存量少的实际,企业招工不能只盯在青壮年上,对应聘者的年龄、性别、文化程度、技能等要求不是很高的劳动密集型企业,招工条件应适当放宽一些,让那些岁数偏大、文化程度偏低但身心健康、手脚灵活的求职者也能到园区务工。
(二)要大力开展职
业技能培训
一方面创新校企联合办学模式,发挥职业技校作用,提高办学的针对性,提高毕业生的就业率,走“校企联合办学”之路,为企业培养急需、合格的毕业生。鼓励学生到县内有关企业实习,县财政给予实习毕业生一定的学费补助,从而激发他们就地就近就业的积极性;另一方面结合“农民知识化工程”和“公民职业化工程”及“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整合各类教育培训资源,扩大培训规模,增加培训项目,提高培训质量。同时继续在一些有培训实力并需要招工的企业打造培训基地,实行“订单式”、“定向式”和“校企合作”等培训形式。向企业输送更多合格的技能劳动者,实现培训与就业的有机统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