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文艺语体和新闻语体由于社会功能不同,在方方面面存在着差异。因为工作目标不同,造成了思维的差异;因为反映对象和受众不同,造成语言表达上的差异;因为传递信息不同,造成语义信息的差异。
【关键词】 文艺语体 新闻语体 差异性
所谓语体,就是指以语言交际功能为标准建立的一种语言风格类型与规范,是适应不同交际需要的语言表达体系。一种语体要经历一个相当长的发展过程才能形成。自有文字开始,文学就开始了自己的体系规范化过程,形成了较为完善、规范的文艺语体。而现代意义的新闻在中国产生和发展也就是近200年的事情,因而新闻形成自己的语言风格规范,历史比较短暂。可以说,中国新闻语体是脱胎于文学语体的。正因为如此,在新闻语体渐渐形成自己独特的风格与规范后,仍有大量的新闻作品摆脱不了文学化、文艺化的倾向。
尽管如此,两者的差异性也是十分明显的。
文艺语体是适应文艺创作需要而形成的带有艺术特征的语言形式;新闻语体是指人们在言语交际时,为了适应新闻交际领域、目的、任务的需要,运用全民语言传播新闻信息而形成的语言特点体系,是以传播功能为标准区分出来的语体类型。文艺语体和新闻语体由于其社会功能的不同,形成了它们在思维方式、语言表达、语义信息的传递方面各自不同的鲜明特色。
1 思维差异
所谓思维,通俗的讲,就是思考问题的角度。就是遇到问题了,你该从哪些方面去思考,思考了每一个方面后,会有哪些可能的答案(即假设),然后经过检验和论证后,你又认为哪个是从暂时、相对的角度来看更为可取的答案。由此看出,不同的工作目标,应该采用不同的思维方式。文艺语体和新闻语体在工作目标上是完全不同的,由此造成了文艺语体和新闻语体思维上的差异。
文艺语体属于艺术范畴,是一种审美把握,要求审美的对象和审美主体有机统一,是个性化的、情感化的、艺术化的,探求的是具有主观色彩的客观规律。因而,文艺语体采用的是情感化的艺术思维。
新闻语体属于写实范畴,是如实呈现客观事实,要求真实、客观、全面再现新闻事实。新闻写作所运用的思维方式也必须是一种特殊的“再现性思维”。这种再现是一种主观世界对客观世界的一种能动反映,是尽可能靠近“原型”,贴近真实的再现,不允许任意地夸大、缩小、扭曲或虚构。
2 语言表达差异
语体的语言是指用来塑造艺术形象借以反映社会生活、表达思想感情的语言。我们说过,新闻语体脱胎于文艺语体,本身带有较多的文艺语体的语言色彩。从另一个角度来说,文艺语言是一种传递信息、唤起审美感受的艺术符号;而新闻语言则是通过新闻传媒,向人们报道新近发生的事实,传播具有新闻价值的信息时所使用的语言。
文艺语体和新闻语体两种类型的语言在语音、词汇、语法方面均有所不同。文艺语体比较要求音律优美,铿锵有力,有鲜明的音乐美感;在词语运用上,文艺语体有自己的用词倾向,注重形象化的词语,情感化的词语、个性化词语的选用,对各类语体色彩的词语都能开放,尤其是口语语体词占了极大的比重,形成文艺语体丰富多彩的用词特色;文艺语体的句子结构在众多的语体中也是最为丰富的,也是最具艺术创造性和个性化特点的。相较而言,新闻语体的用词朴实无华,句子短小单纯。下面,我们着重分析两种语体在是在语言表达上的特征。
2.1 文艺语体的语言特征。
2.1.1 形象性。文艺创作是通过语言描绘形象的艺术,它不是依靠抽象的说理,而是诉之于读者具体的感受,因而特别要求文艺载体的语言具有形象美。所谓形象美就是把文艺作品所反映和表现的对象,绘形绘貌,绘声绘色,唯妙唯肖地描写出来,给人以如临其境,如见其人,如闻其声,形象逼真的美感,以唤起人们的情感和想象。文艺载体的语言,正是具有这样的描绘形象、唤起想象的功能。它能构成文艺载体语言的形象美,诱发读者产生联想和想象,创造出一个个栩栩如生的艺术形象。
2.1.2 情意性。18世纪法国启蒙思想家狄德罗说过:“没有感情这个品质,任何笔调都不可能打动人心。”以情动人是文艺作品的一个主要特征。文艺载体必须通过动人的文字去打动读者,才具有旺盛的生命力。它的语言往往形象生动,具体可感,并直接或间接地表现着作者的情意。它有时寓情于景,有时寓情于理。作者正是在叙事、绘景、议理的过程中寄寓了情意,使得作品情文并茂,真实感人。
2.1.3 创新性。文艺载体语言的创新性包括了作者对个性语言的追求和对人民大众语言的提炼加工。语言具有较强的社会性,利用社会性的语言表现个体性格,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它要求作者在严格遵循语言规范的前提下,努力进行开掘、提炼,同时又要打破原有的语言规范的束缚,挖掘语言的内在潜力,创造出独特的个性语言来,而这种个性语言当然带有作者个人的思想感情、审美情趣、气质禀性等主观色彩,构成了作品不同的风格。表现为有的含蓄蕴籍,有的简练精深,有的热情奔放,有的素淡清雅,有的幽默风趣,有的沉郁、有的冷峻。
2.1.4 音乐性。音乐性在文艺语体的语言运用上,表现为音调和谐,节奏鲜明,抑扬顿挫。现实生活中的音韵、节奏,表达出复杂的思想感情,使生活变得更加有声有色。汉语诗文历来讲究押韵,常用平仄回声、双声迭韵等手段来形成和谐的韵律,往往读起来抑扬顿挫,琅琅上口。崔颢《黄鹤楼》:“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全诗节奏明快,情真意切,意境深远,形象鲜明,格调优美,加上叠字的运用,增加了诗的抒情色彩以及音律美。诗歌以外的文艺载体的语言,虽不要求有较强的音乐性,但我们可以看到,许多名家名篇的语言流畅、动听、顺口,同样具有音乐性,增强了作品思想情感的表达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