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注重企业核心竞争力培养。
企业核心竞争力是企业开发独特产品,发展独特技术和发明独特营销手段的能力。三院对此非常重视,从不同的侧面培养企业核心竞争力。
1)注重学习型组织建设。广东省建研院多次选派中层管理人员前往清华大学集中学习,每次长达3个月时间,提高了专业技术能力和管理能力。广东省建研院、广州市建研院均与高校合作联合招收培养硕士研究生,都设立了企业博士后工作站。为社会培养了高学历人才,为企业锻就了高层次人才;既提升了社会影响力,更造就了企业学习进取的良好风气。
2)大力倡导创新进取精神。广东省建研院对申请课题成功的,按10%课题经费给予奖励;对获得国家、省部级科技奖励的给予5~50万元的奖励。广州市建研院针对管理工作出成果的员工也给予奖励。深圳市建研院开展“月星”评选活动,每月对有创新的员工进行评选,给予表彰,极大地调动了员工工作热情。
3)重视规范标准的编制和专利技术申请。他们奉行“一流的企业编规范”的思想。认为企业要走在同行的前面,应当积极参与规范、标准制订,从掌控市场的高度形成竞争力。广东省建研院主编、参编国家、行业及地方标准近30项。包括:行标《建筑门窗玻璃幕墙热工计算规范》、国标《住宅节能设计规范》等等。广州市建研院近几年更成为国家、行业和地方技术标准的编写单位,尤其在建筑地基基础方面的规范、规程。而深圳市建研院重点在建筑节能方面积极参与地方规范标准的编制。此外,广东省院和广州市院均拥有一定数量的专利技术。
4)培养自己独特的核心技术。三院都具有引以为荣,值得骄傲的技术:广东省院的风洞实验检测,广州市院的幕墙检测和无损检测技术,深圳市院的绿色建筑技术都各具特色,引人注目。
3、重视构建优秀的企业文化。
好的制度能够让企业发展三五年,而好的企业文化能够让企业持续发展上百年。在考察中,明显的感觉到三院对建立优秀的企业文化非常重视。尤其印象深刻的是深圳院,且不说同其他两个院一样可以看到的企业成就展示和优秀员工表彰,也不细说办公区内醒目的“讯息互动”、“活动风采”栏目,仅仅在双方交流的会场中就可以从许多细节体会到该院讲求“职业化和人性化结合”的企业文化氛围。在开会中任何员工的手机铃声响一次会被罚款200元。办公室、会议室、洗手间吸烟是被禁止的,违犯将罚款200元。同时,院为员工提供专门吸烟区,提供免费咖啡;设有下午茶时间和交流区域;每周的培训不光是专业技术,还包括个人理财,礼仪等;坚持开设“对话空间”,确定谈论主题,员工和院管理层共同参加,互动交流,沟通思想……以多种多样的形式推行“职业化与人性化结合”的企业理念,企业文化深入到每个员工。深圳院总体规模不大,但是近年发展迅速,而且企业整体焕发出的蓬勃生计和活力,给每一位考察人员都留下了深刻印象。
4、灵活的用人机制,高效的职能组织机构。
在广东省建研院,员工分为编内人员和编制外人员,比例约1:3,但是都同样会面临每年的考核。年初每个员工都必须确定责任目标。约400多员工每个员工被要求逐一述职,在自我评价基础上接受群众评价。院领导会参与整个员工述职考核。具有硕士、博士学历的编制外员工,经过考核后才可能纳入“编制内”。中层管理人员的每次任职期限为2年。
广州市院的员工全部执行劳动合同制,除骨干员工外,一般是执行短期合同,一年一签订。
深圳院则强调员工的流动性,在人力资源部有一项硬指标:每年人员流出率为5%~7%。他们认为有淘汰才能形成竞争,才会对员工有刺激,才会给企业不断注入新的活力。
三院的职能部门都很精悍。以广东省院为例:其产值规模超2亿元,人员不少于400人,但管理人员仅20多人。部门对外多个称谓,实际综合开展工作,人员配置少,如:财务处3人,生产经营部4人,人力资源和党群部门4人。该院的指导思想是:力求人员配置精干高效,遇到临时项目或需要突击的事件采取外包或临时聘请人员解决。
三、对我院发展的几点建议
1、我院与三院业务类型基本一致,体制亦基本相同,均属于全民所有制技术开发型科研机构。鉴于建筑行业的特殊性,几乎所有技术面向市场都需要行业资质。因此,我院在条件成熟时应当整合资源,为院各部门、各实体开展业务提供有利资源、资质。力求避免院的发展仅仅依靠院本部资源。
2、充分发挥好我院科技委员会的作用,加强学术交流,搭建技术平台,培养造就一批各具特色,有一定地区影响力的学科带头人,技术专家。
3、完善我院的用人机制,制订一套较为科学的,符合我院特点的人员流动,考核的办法。
次行考察收获丰厚,考察的三个院都具有特色,还有很多地方值得我们学习借鉴,他山之石可以功玉。或许有些东西具有地域性,有其成长的土壤,我们不可能“拿来”,然而我们通过考察获得更多的是对企业经营、管理的理念的认识和感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