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久性住房灾后重建的工作汇报
按照市、区灾后重建有关精神,结合东林实际,东林乡采取“自主建房、统一风格、政府补贴、统一监督、相对集中”20字方针,确保受灾群众永久性住房建设有力、有序、有效地推进,收到了一定效果。
一、“5·12”特大地震农房受损情况
全乡总户数2983户,5·12地震,致使全乡农房严重受损。共计全倒房534户,占全乡总户数17.9%,无法居住户369户,占全乡总户数27.4%,需加固使用的农户1551户。全乡灾后重建应建户数903户,其中2008年前建设429户,因外出务工或投亲靠友申请2009年建设的有474户。
二、灾后永久性住房建设总体安排及进度
在各级领导的关心和大力帮助下,东林乡以“科学重建、求实重建、安全重建、快速重建、发展重建”的总体要求,坚持 “安全、适用、经济、提升”、“先生活后生产,先受灾重后受灾轻,先抓急迫任务后抓长远发展”原则,着力抓好灾后重建和社会稳定。把受灾群众永久性住房建设摆在首位,全力以赴抓重建,围绕重建抓恢复,抓好恢复促发展,让群众安居、安定、安全、安稳、安心。截止9月4日,全乡在建 256户,占2008年任务数的59.7%。其中,已平整场地的79户,已在进行主体建设的43户,正在下基础的134户,已建成4户。
三、受灾群众永久性住房建设采取的具体措施
东林乡遵照区委区府灾后重建工作指导思想,及时成立了以乡党委书记为组长的农村受灾群众永久性住房建设领导小组,下设建筑材料协调组,质量监督、技术指导组,安全检查组,宣传报道组。并下发了《东林乡关于进一步明确推动受灾群众永久性住房建设的几个问题》等文件,进一步明确了重建家园专项贷款申办程序、建筑材料的协调和信息提供、户型选择、建房选址、建房工匠的组织和培训等事项。认真分析灾后重建工作,层层落实责任,多次召开灾后重建工作会议,布置灾后重建工作。
(一)结合项目实施,科学规化集中建房点。在再次核实重建农户数量的基础上,按照区委、区政府灾后重建工作要求,结合东林乡今年500千伏变电站建设、绵遂高速公路建设、金土地等项目实施和企业进场的实际,把受灾群众永久性房屋建设同项目建设相结合,启动了场镇规划区1个、天坪村、狮庵村、飞凤村、五显村、金子山村、张家坪村等安置点共计14个。同时,根据村民意愿,结合新农村建设实际,组织3-5户在村社相对集中建设。同时,在各集中建房点组建了建房业主委员会14个,充分发挥了群众的建房主体作用。
(二)结合百家姓民俗文化特色,引导群众就地取材,提升乡土特色风味,建设东林灾后重建美好家园。在区城建局的指导及设计下,根据东林实际,在东林灾后重建外观造型上,就地取材,强化红砖墙、竹篱笆、民俗吉祥石三大乡土特色,以此为东林发展近郊农村庭院经济打下良好的基础。
(三)结合技术培训,强化质量监管。对全乡62名工匠进行了强化并统一调配,按要求实行挂牌上岗。对乡村社干部也进行了技术基础知识培训,形成了技术监督网络,聘请了义务监督员,并邀请区住房建设监督人员,对建设过程和原材料供应实行全程监督,确保受灾群众永久性住房建设有力有序有效地进行。
(四)结合基础设施建设,全力服务于农房重建。一是在狮庵村安置点、天坪村安置点和场镇规划区等主要安置地,为降低成本,减少受灾农户的投入,主要采取政府引导、已引进企业投资、社会募捐来加大基础设施建设投入,解决基础设施薄弱问题;二是加大道路建设力度。狮庵村村道、飞凤村村道建设正在进行。三是加大招商引资力度。为解决建筑材料紧缺的局面,特别是建房用砖问题,引进投资1000万元的xx长闽建材公司,该公司将于10月下旬投产,年生产环保砖1亿匹左右。公司主动承诺投产后将以低于市场10%的价格为东林101户贫困户建房至少提供红砖300万匹;四是引进了建材经销商,按物价部门限价为东林农户供应建材。同时多渠道协调红砖用于群众建房。
(五)结合奖惩,强化责任落实。组建了由联系村领导、驻村干部、村组干部为成员的三级联系小组负责对受灾户永久性住房建设作好协调、指导帮扶工作。同时,对在9月20日之前地基建设完成今年重建户数70%的村组干部,按每户20元的标准分别给予奖励。完不成任务的,则按相同标准扣减村组干部年终误工报酬。对永久性住房建设任务的完成情况,也纳入对机关干部的年度考核范畴,作为评选先进的重要依据,并实行一票否决。
四、建房中存在的困难和问题
(一)资金困难较大。建筑材料价格居高不下,特别是红砖和工匠费用,且当前又正值雨季,加大了群众的投入。一是红砖价格为0.47元/匹,水泥价格为530元/吨,均比灾前翻了一番。钢筋价格为5000余元/吨,比灾前涨价10%左右。工匠费用为170元/天,杂工费用为100元/天,比灾前翻了一番。二是农户建房所需资金总额为7—17万元左右(户型不同所需资金不同)。除去重建资金补助(每户1.6万—2.6万不等)、过渡安置补助(2000元/户)、乡政府给予每户500元下基础补助、信用社贷款(每户1—3万元不等)及农户自有资金外,还有3—7万元缺口。
(二)技工外出较多,重建时期全劳力缺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