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古戏台作为戏曲艺术的载体,提供给人们的不仅仅是戏曲表现艺术,更重要的是展示了建筑形态和建筑艺术。徐沟城隍庙形式之美,建筑之精,是我们值得关注研究的重要文物。
【关键词】戏台 城隍庙 庙会 社火
太原,古称并州。位于山西高原中部,太原盆地北端。吕梁山、太行山东西遥遥相望,汾河水自北向南川流而过,被称为“际山枕水”之城,是我国北方具有悠久历史的文明古城。其中背倚青山,环抱绿水,半城山色半城湖,就是文化名城清徐。清徐,古名梗阳。春秋时为祁氏邑,晋灭祁氏,魏献子为政,分其地为七县,以魏戊为梗阳大夫,此梗阳城名所由始也;战国梗阳属赵;秦属太原郡;隋开皇十六年(596)置清源县;唐宋清源县属并州;金大定二十九年(1189)分设徐沟县,清源县,属太原府;明沿此制,清朝乾隆八年(1763),废清源,并入徐沟县;民国初年,复设徐沟,清源两县;1952年两县合并,定名清徐县。
城隍崇拜由来甚久。城即城墙,隍谓护城河,城隍历来被认为是各府州县司民监政、护国守土之神。城隍二字最早见于《周易·泰卦》上六爻辞:“城复于隍。”正义引子夏传曰:“隍是城下池也。城之为体,由基土陪扶乃得为城。今下不陪扶,城则陨坏,以此崩倒,反复于隍。犹君之为体,由臣之辅翼。”关于城隍庙祭的起源,历来有始于汉和始于魏晋六朝两种说法。始于汉说,见元代王恽的《汴梁路城隍庙记》:“汴梁之庙事城隍,其来尚矣……世说秦功臣冯尚,见梦于汉高帝曰:‘奉天命与王知,领城隍阴事。’虽傥侃不可致诘,然自汉至今,遂为天下通祀。”这一说法颇为流行。至于城隍庙祭之事,较早的,见于《北齐书·慕容俨传》:“城中先有神祠一所,俗号城隍庙,公私每有祈祷。于是顺士卒之心,乃相率祈请,冀获冥佑。”
城隍庙戏台坐落于清徐县徐沟镇城隍庙内,历史上城隍庙规模较大,布局也很严谨,是徐沟镇老百姓祭祀、贸易、演剧等重要活动场所。1983年8月17日,城隍庙和西边文庙一起被列入太原市文物保护单位。文革期间占为仓库,现已搬出,但没有维修,整体保存较好,山门有所损坏。城隍庙西侧有照壁一座,琉璃制作呈龙腾状,传说人们为了不让这条龙偷喝旁边池塘的水,将龙的下颌打掉了。中轴线上,自南向北先是山门,然后献殿、正殿、后殿。城隍庙现存两进院,前院分三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