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委书记先进事迹材料
村北1公里就是江苏和山东交界的绣针河,西棘荡村曾经是远近闻名的穷村、乱村,不折不扣的“穷乡僻壤”;如今全村整齐的村居掩映在绿树之中,村民个个有工作,农民人均纯收入超过1.2万元。村民说,没有钟佰均就没有今天的西棘荡。9月上旬,赣榆县柘汪镇西棘荡村党委书记公推直选,现场90名党员的选票又一次全部投向信得过的“当家人”钟佰均。
一张“旧渔网”,“拉”出一个江苏文明村
西棘荡村脱贫致富,靠的是回收旧渔网建起了全国最大的尼龙颗粒生产基地,全国80%以上的再生尼龙颗粒出自这个村。说起这个致富产业,村民们说,是钟书记带富了咱们村。
西棘荡村名的由来,源于村子地势低洼、荆棘丛生。1998年前的西棘荡,生产任务完不成、公粮交不上、水利任务无人干、社会治安不好,这些都让西棘荡村的村民和干部抬不起头来。当时的乡党委为了改变西棘荡状况,找到已经“跳出农门”在县养殖公司工作的钟佰均。钟佰均出生于1969年,是土生土长的西棘荡村人。他高中毕业之后就进了县城工作,年富力强有冲劲,自己的小日子过得很红火。“家乡实在太穷了,为自己的家乡做些力所能及的事吧!”父老乡亲的渴盼,让他说服了家人,从县城回到了家乡。
“为群众选准一条好的致富路子,让老百姓富起来。村民富了,自然就说村干部好,说党好。”钟佰均在上任之初就这样谋划着。西棘荡是个只产花生、小麦的旱作区,土坷垃里刨食的苏北穷村,如何闯出一条致富路?钟佰均在县城工作时走南闯北,发现赣榆沿海一带有着丰富的废旧渔网资源。当时浙江有企业利用旧渔网发展尼龙颗粒加工,前景好、效益高,而这对于世代与土地打交道的西棘荡村农民来说,却是个全新的行业,广大农民担心亏本,没人敢“下水”。钟佰均决心做“第一个吃螃蟹”的人,2000年三次远赴浙江宁波,请来了客商王立忠,和自己联合投资100万元,建起了西棘荡村尼龙颗粒加工厂,从沿海一带低价收购废旧渔网,加工成尼龙颗粒后,销售到南方一些企业。村民们眼睁睁看到的事实是,产品成为抢手货,供不应求,当年上缴税收40余万元。
村民们还记得当年钟佰均的“口头禅”。他对村民们说:“跟着我干,保你两年致富。”从市场信息,到加工、销售,他手把手教村民,帮助他们发展尼龙颗粒加工,当年便有王延团等七户农民在他的支持下,先后建了加工厂。
钟佰均还是全县闻名的“担保书记”。村民滕怀福说,全村140多户搞“颗粒厂”,有几家不是靠钟书记的担保拿的贷款?靠钟佰均担保的10万元贷款,滕召贵、滕怀福父子2005年开始建厂加工尼龙颗粒,2009年就开上了自己的“帕萨特”轿车。小滕告诉记者,凡是村民需要贷款的,都有钟佰均担保的印章。每年,由钟佰均担保的贷款超过300万元。
一张旧渔网,“拉”出了一个致富产业,也“拉”出一个江苏文明村。人们走进西棘荡村,就感受到一种欣欣向荣的氛围。全村600多户人家,140多户加工颗粒,300多户配套贩运渔网,一般每天有1000多人从外村到西棘荡村打工。1998年,村集体负债17万元,如今村固定资产近1000万元,村集体每年收入100万元以上;不但率先实现了不向老百姓收费,还每年为老百姓投入100多万元兴建基础设施。过去的扶贫村变成了省级文明村。
宝贵资金为什么投向了污水处理厂
村民钟佰喜开着自己新买的小汽车,对今天的日子非常满意。9月16日,记者到西棘荡村采访,他感慨道:“我是个木匠,过去闯外打工七八年,人口多,日子过得一直很紧巴。钟书记帮我协调了10万元贷款,当年就赚了20多万元。咱这颗粒厂就是最好的产业,我想一直做下去!”
然而,“村民可以满足,咱们干部不能满足;村民可以这样想,咱们干部不能这样想。”钟佰均笑着对记者说。
瘦瘦高高的钟佰均,平时话语不多,一说起村里的发展前景,却滔滔不绝:“咱们这个村,以后的定位是工业强村。作为当家人,必须有危机感。现在我天天想的,一是要保护这个产业;二是要提升,下一步怎样升级。尼龙颗粒为浙江、苏南的低压电器、注塑、纺织提供原料,我们建起了全国最大的再生尼龙加工基地,西棘荡村对全国的废旧渔网都有定价权,但这毕竟是低端产业,要想到它的明天。”
为了防止搞尼龙颗粒加工的村民以次充好、恶性竞争,钟佰均挑头成立了行业协会,捏成拳头闯市场;国家实行土地征用宏观调控政策后,钟佰均又和村干部们一起想办法,填塘造地、平滩还田,在不占用耕地的情况下,集中工业用地100多亩,把颗粒加工集中到4个小区;西棘荡村东北角,投资1200万元的村办污水处理厂也正在兴建。
而2008年春天,村里开两委会讨论建污水处理厂时,村民代表们一下炸了窝:“大家好不容易告别贫困,有了钱,办个项目多好,办个不产生效益的污水处理厂干什么?”
钟佰均告诉记者,他之所以力排众议,办起村级污水处理厂,有自己的考虑。加工尼龙颗粒,需要清洗渔网上的淤泥杂物,并没有什么大的污染,办污水处理厂是着眼长远——随着乡镇合并,西棘荡村由马站乡并入柘汪镇,成为赣榆县沿海开发的前沿阵地。“污水处理厂的布局,为村里下一步工业发展打开空间,在未来的竞争中先出一招。”
“咱们村最大的财富,就是农民变成了创业者”
钟佰均的前瞻性思考,还不仅仅在于建起污水处理厂。
农民挣了钱,第一件事常是回去盖小楼,而这个传统在西棘荡村给打破了。
随着村庄实力增强,西棘荡村修路、绿化、污水管暗化,晚上亮起了路灯,和邻近的东棘荡村联手建起了高档次的小学,村里的医务室在周边也小有名气。村民并不缺钱,全村80%以上的农户却还住在平房里,最近一两年才开始有少数农民盖楼房。
曾经有领导慕名前来考察,怀疑地说,西棘荡村连楼房都没多少,能有那么富裕吗?“买轿车可以跑市场,盖到房子上,钱就死了。”钟佰均说出了自己的看法。
村里一直鼓励村民把资金投到工厂里,富裕一点的,买汽车可以,不提倡早早盖楼房。家家忙产业、忙创业,村里出外打工的人几乎都回来了,西棘荡村还成为周边江苏、山东邻近地区农民打工的集聚地。
9月16日,村妇女主任钟秀带记者去看她家的颗粒厂,又去看她家的网线厂。2008年金融危机,尼龙颗粒产业受影响,钟秀家当年亏了20多万元,全村“颗粒户”们赔了有1000万元。怎么办?当时她去找钟书记商量,一个是协调贷款减息渡过难关,一个是“两条腿走路”办起这个网线厂。网线厂雇了20个工人每天三班作业,每年大概有20万元的利润。收益不如颗粒厂,但很稳,没什么大风险。
记者在西棘荡村还碰见了“投资移民”于刚。于刚原是山东日照岚山区水产局的职工,走亲戚到西棘荡村,先是辞职,投资办颗粒厂,后来索性把户口迁到村里,从日照的城镇居民变成了西棘荡的村民。看好发展前景,这样跨省而来的“投资移民”已有4户。
这些普普通通的村民,是钟佰均眼里的最大财富。他激动地对记者说:“西棘荡村在走向富裕的路上才刚刚起步,我们并不是周边最富的村。在创先争优活动中,我们党委一班人,要继续解放思想、敢闯敢干,带领农民加快创业,有了眼下的创业积累,有了这种创业者精神,我们就不怕失败,不怕追不上富裕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