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视新台长焦利再举改革大旗。继2009年8月大刀阔斧重组新闻频道后,2010年8月1日起,央视将由实行多年的“中心制”转变为“频道制”。
此前为央视广告部主任的郭振玺如今已经成为央视财经频道的频道总监,央视副总编辑朱彤将担任央视一套综合频道的总监,而央视副台长罗明也兼任新闻频道的总监,文艺中心原主任张晓海同时担任综艺频道总监,郎昆担任戏曲频道和音乐频道的总监。央视的频道总监,江湖俗称“道长”,随着上述几位“道长”的到位,央视频道化改革终于拉开序幕。
未来几年,央视都将维持这种以频道为主、以中心为辅的组织结构。而这次伴随频道中心化变革的竞聘制被认为是央视谋求内容创新和人才队伍年轻化一个更大的动作。
随需应变
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里,央视的节目都是由新闻中心、广告经营中心、文艺中心、体育中心、海外中心等几大中心来制作,而各大中心下边还有频道、栏目和节目组。从2010年8月1日开始,央视除新闻中心外,文艺中心、海外中心、广经中心等全部改为频道化,同时央视将在8月内面向全台公开招聘,岗位包括各频道下设的频道总监、常务副总监两个职位。
传媒专家、中国传媒大学广告学院院长黄升民认为,这次的变化还不是改制的问题,而是一次组织结构的调整,尽管其他中心都被撤销,但最终还是保留了新闻中心,央视目前采用的是频道制为主,中心制为辅的电视内容制作模式。
在黄升民看来,采用频道制和中心制,只是不同的生产体系,各有利弊。采用中心制,可以实现平台资源的共享,由中心统一规划,生产制作内容,对应不同的频道和栏目。在以往,央视的一些优秀节目主持人往往可以穿梭于不同的频道和栏目之间,主持节目的跨度很大。
但中心制的问题也很多,由于中心下边对应多个频道,中心和频道的关系容易混乱,业务重合,相互扯皮的现象比较严重。与此相对,频道制则对频道专业化和集中垂直化的管理要求更高,更适合专业化的运作节目,实现频道的品牌化和差异化。
在频道稀缺的时代,栏目制更适合电视节目的运转,随着频道的增多,成立中心就更适合资源的共享和内容的整体调配,频道继续增多以后,频道就需要差异化和品牌化,频道制就更适合频道建设的专业化需要。
传媒专家、北京大学广告学院教授刘国基告诉记者,其实相比较频道制,这次的全员竞聘才是最大的变革,央视各大频道的重要职位全部采用公开透明的竞聘方式,例如副处、正处、副局岗位都采用竞聘,而且是现场竞聘演说,评委现场打分,现场公布竞聘结果。
据了解,这次全员竞聘在央视内部还是产生了比较积极的影响,很多有能力的人也都参与了竞聘,在一定程度上鼓励了人才的公平竞争。由于岗位的增加,在央视内部基本不会出现明显下岗分流的情况,但是对于一部分依靠关系和背景进入央视又没有能力的人来说,这次全员竞聘对他们可能会产生影响。“但家里实在有背景的,这样的竞聘其实也动不了他们什么。”央视内部的人员表示。
创新乏力
2009年6月赵化勇台长退休,焦利走马上任央视新台长。焦利是新闻战线出身,来到央视后就强调“新闻立台”的发展方向,更加重视新闻,并整合新闻、经广(经济广告)、海外、社教、文艺五大节目中心的新闻采编系统,成立新闻中心。
但央视内部的人士向记者表示,这种做法在央视内部被看做是焦利本人的政绩工程,只代表个人的风格,并非为了追求收视率和广告创收。事实上,央视经过改版后,虽然有些节目确实让人耳目一新,但整体上的节目风格和质量还是换汤不换药。
一位现就职于电视节目外包公司的前央视员工也向记者证实,收视率的竞争,并不是央视此次改革的动因。央视虽有内容上被“骂”的压力,但从不愁广告。央视每个栏目都有自己的广告代理公司,一些实力较强的代理公司往往同时接下几个栏目,代理销售贴片广告。广告这一块,是央视最市场化的部分。由于拥有国内最广的覆盖率,央视每年的广告投标都异常火爆,“标王”每每创下数亿元的天价。
联合利华的一位高管曾向记者表示,产品向下级市场渗透,“还得靠央视”。在二三线城市以及农村,消费者迷信央视,而央视的覆盖率也是独一无二的。
改版并没有带来节目的创新,也没有带来收视和广告经营的提升,问题就出在旧有的体制和人才结构阻碍了央视的节目创新,如果不打破窠臼,央视的收视市场占有率还会继续下滑。频道制和全员竞聘成了央视祭出的新一轮改革的利器。
上述前央视员工也认为,改制的一部分原因在于台里内部管理长期没有理顺。饱受诟病的一点是,编制内的员工往往很少干活,没有编制的“合同工”和实习生是做片子的主力。
如今,在竞争白热化的电视内容市场上,创新是电视台保持竞争优势的唯一手段,而湖南卫视之所以能稳居卫视频道第一的位置,也是和多年来持续不断的创新和不断开发新节目分不开,2009年浙江卫视凭借《我爱记歌词》的创新迅速杀入卫视一线阵营,2010年江苏卫视又凭借《非诚勿扰》取得了时段收视全国第一的成绩。而央视的节目创新太少了。